咨询热线

02585861466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龅牙兔徐州园】小豆包妈记:打架后,请清理战场

【龅牙兔徐州园】小豆包妈记:打架后,请清理战场

来源:徐州龅牙兔  浏览:   发布日期:2015-11-16

【来自徐州龅牙兔会员家长的成长笔记】小豆包妈记:打架后,请清理战场


一年级剧场
小豆包上一年级了,妈妈提前参加了好几期“妈妈课堂”,做了一些准备,都是关于专注力啊,学习习惯啊之类的,小豆包6年来也在做准备,撕纸啊,捏豆子啊,探险啊,运动啊,也没闲着,本来母子俩信心满满的,可没想到的事,母子二人面临的第一件事竟是——这架,要不要打?!
一、第1、2、。。。7场,action!
序幕:
一个小屁孩淘淘,他对小豆包做了如下的事情:上课时转脸说话,小豆包不理他,就画豆包的书,抢豆包的画画纸,把豆包的语文书放在地上踩,问豆包要钱,并且还在说理不过动手打了豆包。。。
小豆包怒了,从来也不吃亏的豆包,虽然在还手的数量上力争做到了和“挨打”的数量相同,但是也是真真怒了!!
第一场:豆包反击
01 告老师:报告殷老师。。。殷老师训斥了淘淘,淘淘记性不好,很快就忘了,照旧。虽如此,小豆包也解解气了。
02 告家长:阿姨。。。淘淘妈妈训斥了淘淘,淘淘依旧没有记性。虽如此,小豆包也解解气了。
第二场:战火
01 婆婆:火急火燎,气愤愤地去找淘淘妈妈,你家淘淘。。。淘淘妈妈说,这孩子不知道咋回事,以前不这样啊,他爸爸还揍了他,说我全职在家,孩子。。。婆婆说,你也不易啊,孩子以后多管教吧。。。淘淘妈妈人很好的,孩子的问题,慢慢解决,看让老师给调个位子吧。还未找老师,殷老师就已经调整了孩子的位置。
02 妈妈:再等等吧,静观其变。
03 爸爸和外公:男孩子用拳头解决问题,打败他,让他不敢欺负你。
第三场:开战
01 打了:愤怒的小豆包还是开战了!个头不比淘淘小,但是体格偏弱,按理是打不过的。可是豆包爸爸说了:打架,拼的不是体格,而是狠劲。于是,豆包趁着淘淘一个不留神,一脚跺倒,狠踢了几脚后立马跑了,淘淘哭了告了老师,殷老师鉴于前期淘淘的表现,只说了大意为“恶有恶报”之类的话,淘淘大哭,小豆包得意的拽了。
于是,淘淘也怒了,很愤怒!!
第四场:淘淘变本加厉
01 淘淘攻击1:豆包向“家长委员主席之子”好好借卷子,好好不给,豆包一个用劲,卷子破了个角,好好很生气,但随即去厕所了,豆包道了歉,也出去了。回来之后,看到好好哭着去告老师,说豆包把他的卷子撕了,豆包一看,他的书桌上放着一摊撕碎的卷子,和淘淘不怀好意的笑。豆包申辩不是自己,但是铁证如山,淘淘和好好都说是豆包,殷老师狠狠的批评了豆包,豆包恨死淘淘和好好了。
02 淘淘攻击2:豆包值日,当打扫完淘淘的位置,淘淘就撕纸往地上扔,然后带领其他孩子往地上扔,豆包不得不再次打扫,碍于上次的事情,豆包不再信任殷老师了,只是低头一遍遍的扫。。。
第五场:转机
01 群体愤怒:淘淘太淘了!殷老师、王老师,还有十来位家长联合把淘淘妈妈叫到了学校,要个说法。淘淘妈妈很伤心,眼泪再打转,婆婆轻拍了一下淘淘妈妈:不急,慢慢来,豆包妈是亲子咨询师,我把她电话给你……豆包和淘淘都在场。自那天,豆包很少提和淘淘打架的事了… …
02 剧情反转:妈妈,你给我买画本了吗?我不想再用淘淘的了~
03 插曲:两人又发生肢体冲突了,被婆婆看见了,婆婆说,以后再也不要跟淘淘玩了。妈妈也憋不住说了一句:豆包,你可以选择自己的朋友,如果不想交往,可以不理他。豆包平静的说,嗯嗯,我不理他了。后来几天,豆包果真没有理淘淘,也没有发生什么。
第六场:朋友
01 成为朋友:妈妈,我现在和淘淘是朋友了~不打了?——嗯嗯,不打了。
02 成为敌人:妈妈,淘淘今天把我的书包倒出来了,我也把他的倒了~
第七场:秘密
此事已谢幕?不知道。怎么彻底解决?暂时无解。能否成为朋友,大圆满结局?也许只能静观其变。
而知道的是,豆包在这个事情中,会收获,在经历中会体验烦躁,委屈,愤怒,当然也会有开心和成就。我相信,这些体验才是他人生中是宝贵的,也是父母的功课,陪伴孩子成长,“静待花开”、“陪着蜗牛去散步”,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理念。
豆妈的学习笔记
关注“认知”和“情绪”,而非“行为”和“事件”。
01:不支持“只关注事件和事件的结果”。只关注的后果可能会有:
I. 坏处:大家是否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太关注一件事情时,往往都会随着事件的发展,会不自觉的期盼我们想要的结果。那么势必会引发担忧、焦虑,尤其是出现偏向后,甚至会愤怒。所以,这第一大坏处就是——放大家长的焦虑,带出很多负面的情绪,让事情冲突激烈或升级。第二大坏处就是——干预过多,会剥夺孩子自己处理问题的权力。焦虑会引发干预行为,那么孩子会沦为家长处理事情的一颗棋子,而孩子的成长,必须是建立在他自己处理事情的基础上。
II.无效:退一步,就单单从处理这件事情来说,家长的干预实际上是无效的。举个例子让我们来换位思考下,你的领导把一项有难度的工作交给你处理,每完成一步,他要求你跟他汇报,然后他在告诉你下一步该如何做,实际上,在完成这项工作时会发生一些突发的事情,致使你无法完全达到他对这一步的要求结果,然而他不理会这些,只是觉得你好笨啊,怎么就无法领会他教你的妙招呢?然后给你指导第二步,你仍然无法完成,他耐不住了,直接替你做了。。。在这个过程中,你的感受究竟会怎样?感谢他,还是。。。?这个事件的结果又会如何。。。?好的领导都知道,其实要学会授权,只要给出方向,然后把控节奏就好了。但是,当我们被领导时,会骂这些人,而当我们面对孩子问题时,我们就会做成这样的领导,孩子会在心里骂我们么?骂是不敢的,那就继续压抑情绪吧。
02:情绪和认知,是关注的核心。
有一个观点,我们必须知道:我们的行为,是由情绪和想法决定的。也就是说,你有什么样的认知,就会做出什么样的行为;你有什么样的情绪,就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I. 自我体验与同理心。第四场01,豆包被冤枉,受委屈了。回家后,豆包像我说这事时,我心里很难受,讨厌死那个孩子了,也抱怨老师,尽量平稳的询问豆包他的想法和感受。豆包倒是平静的说:早上睡醒觉就好了。我对豆包敬佩起来,只是强化的说了一句:嗯,受委屈也是件正常的事。但10天后,豆包开始出现反常的举动,有家人在时,他捣蛋,大喊大叫,有时感觉他失去原有就不多的那点理性,起来完全不顾所有,一开始我没有反应过来,但有一件事让我领悟了。一次玩耍中,他的朋友未经允许,把他的玩具拆了,我推测他会找人理论去或者因为开心就不在意了,可那天他竟抱着我大哭了,断断续续5次,持续了近半个小时。瞬间,我明白了,这是一次委屈的大爆发,借由这件事情,发泄了包括淘淘和老师在内的很多委屈。情绪稳定状态下的孩子是开心的,友善的。而豆包的反常是一段时间压抑情绪后的发泄。在发泄中,我们应该这么看,孩子的情绪发泄出来,不管是对身体还是对心理都是好事,他体会到了委屈和忧伤的情绪,获得了妈妈的安慰,积攒了爱的力量,同时明白了有很多事情是忧伤的,不完全以开心为结束,如果他可以接纳委屈和悲伤,就会自然减少叛逆和对抗,知道很多事情是无奈的,就像《心脑特工队》里,忧忧和乐乐共同建立的城堡才是多彩和稳固的。接受到别人的安慰和爱的孩子,自然会拥有输出关心他人的能力,同理心由此生发。豆包经过那次大哭,而后的疯狂游戏后,周一早上背着书包平静的去上学了。
II.借助这个事情,可以给到孩子的几个重要认知。
? 受委屈,是正常的事。男孩子受委屈,会变成伟大的男子汉!
? 被欺负,是你必须要面对的事。主动去交朋友,朋友会给你温暖、关怀和帮助。
? 被欺负,可以寻求帮助,可以自我保护,而主动欺负别人的人是不受欢迎的,他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痛苦。
? 遇到开心和不开心的事,都回家来,给妈妈抱抱,妈妈一定在。
豆妈努力尝试会这么做
帮助和引导孩子,父母要做“中医”,而非“西医”。
第一步:倾听,帮助你获得孩子的信任。
第二步,陪伴,学习尊重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
第三步,拥抱,接纳孩子可以低沉,可以犯错,可以软弱。
第四步,帮助,适当的帮助,帮助孩子剥开迷雾,给他前进的方向。
遭遇问题时,恰是亲子信任关系建立的重要时刻。孩子的信任,是孩子给予父母爱的能力的最高品质的回应,也是家长教育孩子的唯一钥匙。试想,当一个你不信任的人告诉你做人的道理时,你是否可以听得进去?我们只有在接收到爱和安全时,才会敞开心扉,孩子更是如此。得到孩子的信任,才是最最关键的一步,而我们总是太急于给出意见。——孩子,你说的妈妈不一定都懂,但是只要你说,我一定认真的听。
陪伴是有力量的。当每个人都说,父母必须多“陪伴孩子”,我想,这个定义,不在于人在孩子身边,不在于骂过、念过、打过,而是,当孩子在经历他们人生的许多经历的时候,放下自己想要孩子做什么的主导性,默默地观察,尊重且陪着孩子去理解、去度过。家长应该慢慢地学会用不同的角度看事情,不是“我要你做什么?”而是真正地用心观察,真正的去体认——你,正在经历什么,经历什么样的情绪,经历什么样的感觉,经历什么样的人生。
很多次,当豆包受委屈时,或者不愿意去上学而磨磨蹭蹭时,拥抱是最好的表达方式,当然,这最好有个前提,你可以静下来,才可以把这种支持的力量传递给孩子。
适当的帮助,不干预孩子处理问题的过程方式,而是适时给出建议,或者帮助孩子自己找到方法,这个都可以多做尝试。但在育德方面,要清晰的给出要求,并有奖惩,“不能伤害别人,包括身体和尊严。”做错了,就要道歉;“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不能随地扔垃圾”,扔了就要捡起来;“不经允许不能拿别人的东西,这种行为叫偷窃”,有偷窃行为就要严惩,归还道歉,受到惩罚;“要学会分清自己的事情和别人的帮助,尽量不麻烦别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对别人的帮助要道谢”。这些都是品德问题,不能光说教,要身体力行,并且要有约束。
遇到了淘淘,确实带来了很多的麻烦,到现在时不时的,还是会听豆包说“王八蛋的淘淘”,他几天用口水抹我的头了,他把淘淘的新水杯藏起来以做惩罚,可是下午放学两个孩子还是会一起出来。淘淘也没再说,妈妈我不想上学了,上学好无聊啊,现在他会说,星期三好,就一节语文课,这个星期又过来了,好快啊。从孩子的反应中,可以看出来他在慢慢适应小学的生活,虽然还有很多无奈和不适应,但是他已经开始接受这种生活了,情绪状态也稳定了不少。
对于豆包和豆包妈来说,豆包要感受和应对,豆包妈要学习沉静和信任,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

【来自徐州龅牙兔会员家长的成长笔记】小豆包妈记:打架后,请清理战场


一年级剧场
小豆包上一年级了,妈妈提前参加了好几期“妈妈课堂”,做了一些准备,都是关于专注力啊,学习习惯啊之类的,小豆包6年来也在做准备,撕纸啊,捏豆子啊,探险啊,运动啊,也没闲着,本来母子俩信心满满的,可没想到的事,母子二人面临的第一件事竟是——这架,要不要打?!
一、第1、2、。。。7场,action!
序幕:
一个小屁孩淘淘,他对小豆包做了如下的事情:上课时转脸说话,小豆包不理他,就画豆包的书,抢豆包的画画纸,把豆包的语文书放在地上踩,问豆包要钱,并且还在说理不过动手打了豆包。。。
小豆包怒了,从来也不吃亏的豆包,虽然在还手的数量上力争做到了和“挨打”的数量相同,但是也是真真怒了!!
第一场:豆包反击
01 告老师:报告殷老师。。。殷老师训斥了淘淘,淘淘记性不好,很快就忘了,照旧。虽如此,小豆包也解解气了。
02 告家长:阿姨。。。淘淘妈妈训斥了淘淘,淘淘依旧没有记性。虽如此,小豆包也解解气了。
第二场:战火
01 婆婆:火急火燎,气愤愤地去找淘淘妈妈,你家淘淘。。。淘淘妈妈说,这孩子不知道咋回事,以前不这样啊,他爸爸还揍了他,说我全职在家,孩子。。。婆婆说,你也不易啊,孩子以后多管教吧。。。淘淘妈妈人很好的,孩子的问题,慢慢解决,看让老师给调个位子吧。还未找老师,殷老师就已经调整了孩子的位置。
02 妈妈:再等等吧,静观其变。
03 爸爸和外公:男孩子用拳头解决问题,打败他,让他不敢欺负你。
第三场:开战
01 打了:愤怒的小豆包还是开战了!个头不比淘淘小,但是体格偏弱,按理是打不过的。可是豆包爸爸说了:打架,拼的不是体格,而是狠劲。于是,豆包趁着淘淘一个不留神,一脚跺倒,狠踢了几脚后立马跑了,淘淘哭了告了老师,殷老师鉴于前期淘淘的表现,只说了大意为“恶有恶报”之类的话,淘淘大哭,小豆包得意的拽了。
于是,淘淘也怒了,很愤怒!!
第四场:淘淘变本加厉
01 淘淘攻击1:豆包向“家长委员主席之子”好好借卷子,好好不给,豆包一个用劲,卷子破了个角,好好很生气,但随即去厕所了,豆包道了歉,也出去了。回来之后,看到好好哭着去告老师,说豆包把他的卷子撕了,豆包一看,他的书桌上放着一摊撕碎的卷子,和淘淘不怀好意的笑。豆包申辩不是自己,但是铁证如山,淘淘和好好都说是豆包,殷老师狠狠的批评了豆包,豆包恨死淘淘和好好了。
02 淘淘攻击2:豆包值日,当打扫完淘淘的位置,淘淘就撕纸往地上扔,然后带领其他孩子往地上扔,豆包不得不再次打扫,碍于上次的事情,豆包不再信任殷老师了,只是低头一遍遍的扫。。。
第五场:转机
01 群体愤怒:淘淘太淘了!殷老师、王老师,还有十来位家长联合把淘淘妈妈叫到了学校,要个说法。淘淘妈妈很伤心,眼泪再打转,婆婆轻拍了一下淘淘妈妈:不急,慢慢来,豆包妈是亲子咨询师,我把她电话给你……豆包和淘淘都在场。自那天,豆包很少提和淘淘打架的事了… …
02 剧情反转:妈妈,你给我买画本了吗?我不想再用淘淘的了~
03 插曲:两人又发生肢体冲突了,被婆婆看见了,婆婆说,以后再也不要跟淘淘玩了。妈妈也憋不住说了一句:豆包,你可以选择自己的朋友,如果不想交往,可以不理他。豆包平静的说,嗯嗯,我不理他了。后来几天,豆包果真没有理淘淘,也没有发生什么。
第六场:朋友
01 成为朋友:妈妈,我现在和淘淘是朋友了~不打了?——嗯嗯,不打了。
02 成为敌人:妈妈,淘淘今天把我的书包倒出来了,我也把他的倒了~
第七场:秘密
此事已谢幕?不知道。怎么彻底解决?暂时无解。能否成为朋友,大圆满结局?也许只能静观其变。
而知道的是,豆包在这个事情中,会收获,在经历中会体验烦躁,委屈,愤怒,当然也会有开心和成就。我相信,这些体验才是他人生中是宝贵的,也是父母的功课,陪伴孩子成长,“静待花开”、“陪着蜗牛去散步”,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理念。
豆妈的学习笔记
关注“认知”和“情绪”,而非“行为”和“事件”。
01:不支持“只关注事件和事件的结果”。只关注的后果可能会有:
I. 坏处:大家是否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太关注一件事情时,往往都会随着事件的发展,会不自觉的期盼我们想要的结果。那么势必会引发担忧、焦虑,尤其是出现偏向后,甚至会愤怒。所以,这第一大坏处就是——放大家长的焦虑,带出很多负面的情绪,让事情冲突激烈或升级。第二大坏处就是——干预过多,会剥夺孩子自己处理问题的权力。焦虑会引发干预行为,那么孩子会沦为家长处理事情的一颗棋子,而孩子的成长,必须是建立在他自己处理事情的基础上。
II.无效:退一步,就单单从处理这件事情来说,家长的干预实际上是无效的。举个例子让我们来换位思考下,你的领导把一项有难度的工作交给你处理,每完成一步,他要求你跟他汇报,然后他在告诉你下一步该如何做,实际上,在完成这项工作时会发生一些突发的事情,致使你无法完全达到他对这一步的要求结果,然而他不理会这些,只是觉得你好笨啊,怎么就无法领会他教你的妙招呢?然后给你指导第二步,你仍然无法完成,他耐不住了,直接替你做了。。。在这个过程中,你的感受究竟会怎样?感谢他,还是。。。?这个事件的结果又会如何。。。?好的领导都知道,其实要学会授权,只要给出方向,然后把控节奏就好了。但是,当我们被领导时,会骂这些人,而当我们面对孩子问题时,我们就会做成这样的领导,孩子会在心里骂我们么?骂是不敢的,那就继续压抑情绪吧。
02:情绪和认知,是关注的核心。
有一个观点,我们必须知道:我们的行为,是由情绪和想法决定的。也就是说,你有什么样的认知,就会做出什么样的行为;你有什么样的情绪,就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I. 自我体验与同理心。第四场01,豆包被冤枉,受委屈了。回家后,豆包像我说这事时,我心里很难受,讨厌死那个孩子了,也抱怨老师,尽量平稳的询问豆包他的想法和感受。豆包倒是平静的说:早上睡醒觉就好了。我对豆包敬佩起来,只是强化的说了一句:嗯,受委屈也是件正常的事。但10天后,豆包开始出现反常的举动,有家人在时,他捣蛋,大喊大叫,有时感觉他失去原有就不多的那点理性,起来完全不顾所有,一开始我没有反应过来,但有一件事让我领悟了。一次玩耍中,他的朋友未经允许,把他的玩具拆了,我推测他会找人理论去或者因为开心就不在意了,可那天他竟抱着我大哭了,断断续续5次,持续了近半个小时。瞬间,我明白了,这是一次委屈的大爆发,借由这件事情,发泄了包括淘淘和老师在内的很多委屈。情绪稳定状态下的孩子是开心的,友善的。而豆包的反常是一段时间压抑情绪后的发泄。在发泄中,我们应该这么看,孩子的情绪发泄出来,不管是对身体还是对心理都是好事,他体会到了委屈和忧伤的情绪,获得了妈妈的安慰,积攒了爱的力量,同时明白了有很多事情是忧伤的,不完全以开心为结束,如果他可以接纳委屈和悲伤,就会自然减少叛逆和对抗,知道很多事情是无奈的,就像《心脑特工队》里,忧忧和乐乐共同建立的城堡才是多彩和稳固的。接受到别人的安慰和爱的孩子,自然会拥有输出关心他人的能力,同理心由此生发。豆包经过那次大哭,而后的疯狂游戏后,周一早上背着书包平静的去上学了。
II.借助这个事情,可以给到孩子的几个重要认知。
? 受委屈,是正常的事。男孩子受委屈,会变成伟大的男子汉!
? 被欺负,是你必须要面对的事。主动去交朋友,朋友会给你温暖、关怀和帮助。
? 被欺负,可以寻求帮助,可以自我保护,而主动欺负别人的人是不受欢迎的,他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痛苦。
? 遇到开心和不开心的事,都回家来,给妈妈抱抱,妈妈一定在。
豆妈努力尝试会这么做
帮助和引导孩子,父母要做“中医”,而非“西医”。
第一步:倾听,帮助你获得孩子的信任。
第二步,陪伴,学习尊重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
第三步,拥抱,接纳孩子可以低沉,可以犯错,可以软弱。
第四步,帮助,适当的帮助,帮助孩子剥开迷雾,给他前进的方向。
遭遇问题时,恰是亲子信任关系建立的重要时刻。孩子的信任,是孩子给予父母爱的能力的最高品质的回应,也是家长教育孩子的唯一钥匙。试想,当一个你不信任的人告诉你做人的道理时,你是否可以听得进去?我们只有在接收到爱和安全时,才会敞开心扉,孩子更是如此。得到孩子的信任,才是最最关键的一步,而我们总是太急于给出意见。——孩子,你说的妈妈不一定都懂,但是只要你说,我一定认真的听。
陪伴是有力量的。当每个人都说,父母必须多“陪伴孩子”,我想,这个定义,不在于人在孩子身边,不在于骂过、念过、打过,而是,当孩子在经历他们人生的许多经历的时候,放下自己想要孩子做什么的主导性,默默地观察,尊重且陪着孩子去理解、去度过。家长应该慢慢地学会用不同的角度看事情,不是“我要你做什么?”而是真正地用心观察,真正的去体认——你,正在经历什么,经历什么样的情绪,经历什么样的感觉,经历什么样的人生。
很多次,当豆包受委屈时,或者不愿意去上学而磨磨蹭蹭时,拥抱是最好的表达方式,当然,这最好有个前提,你可以静下来,才可以把这种支持的力量传递给孩子。
适当的帮助,不干预孩子处理问题的过程方式,而是适时给出建议,或者帮助孩子自己找到方法,这个都可以多做尝试。但在育德方面,要清晰的给出要求,并有奖惩,“不能伤害别人,包括身体和尊严。”做错了,就要道歉;“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不能随地扔垃圾”,扔了就要捡起来;“不经允许不能拿别人的东西,这种行为叫偷窃”,有偷窃行为就要严惩,归还道歉,受到惩罚;“要学会分清自己的事情和别人的帮助,尽量不麻烦别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对别人的帮助要道谢”。这些都是品德问题,不能光说教,要身体力行,并且要有约束。
遇到了淘淘,确实带来了很多的麻烦,到现在时不时的,还是会听豆包说“王八蛋的淘淘”,他几天用口水抹我的头了,他把淘淘的新水杯藏起来以做惩罚,可是下午放学两个孩子还是会一起出来。淘淘也没再说,妈妈我不想上学了,上学好无聊啊,现在他会说,星期三好,就一节语文课,这个星期又过来了,好快啊。从孩子的反应中,可以看出来他在慢慢适应小学的生活,虽然还有很多无奈和不适应,但是他已经开始接受这种生活了,情绪状态也稳定了不少。
对于豆包和豆包妈来说,豆包要感受和应对,豆包妈要学习沉静和信任,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来自徐州龅牙兔会员家长的成长笔记】小豆包妈记:打架后,请清理战场


一年级剧场
小豆包上一年级了,妈妈提前参加了好几期“妈妈课堂”,做了一些准备,都是关于专注力啊,学习习惯啊之类的,小豆包6年来也在做准备,撕纸啊,捏豆子啊,探险啊,运动啊,也没闲着,本来母子俩信心满满的,可没想到的事,母子二人面临的第一件事竟是——这架,要不要打?!
一、第1、2、。。。7场,action!
序幕:
一个小屁孩淘淘,他对小豆包做了如下的事情:上课时转脸说话,小豆包不理他,就画豆包的书,抢豆包的画画纸,把豆包的语文书放在地上踩,问豆包要钱,并且还在说理不过动手打了豆包。。。
小豆包怒了,从来也不吃亏的豆包,虽然在还手的数量上力争做到了和“挨打”的数量相同,但是也是真真怒了!!
第一场:豆包反击
01 告老师:报告殷老师。。。殷老师训斥了淘淘,淘淘记性不好,很快就忘了,照旧。虽如此,小豆包也解解气了。
02 告家长:阿姨。。。淘淘妈妈训斥了淘淘,淘淘依旧没有记性。虽如此,小豆包也解解气了。
第二场:战火
01 婆婆:火急火燎,气愤愤地去找淘淘妈妈,你家淘淘。。。淘淘妈妈说,这孩子不知道咋回事,以前不这样啊,他爸爸还揍了他,说我全职在家,孩子。。。婆婆说,你也不易啊,孩子以后多管教吧。。。淘淘妈妈人很好的,孩子的问题,慢慢解决,看让老师给调个位子吧。还未找老师,殷老师就已经调整了孩子的位置。
02 妈妈:再等等吧,静观其变。
03 爸爸和外公:男孩子用拳头解决问题,打败他,让他不敢欺负你。
第三场:开战
01 打了:愤怒的小豆包还是开战了!个头不比淘淘小,但是体格偏弱,按理是打不过的。可是豆包爸爸说了:打架,拼的不是体格,而是狠劲。于是,豆包趁着淘淘一个不留神,一脚跺倒,狠踢了几脚后立马跑了,淘淘哭了告了老师,殷老师鉴于前期淘淘的表现,只说了大意为“恶有恶报”之类的话,淘淘大哭,小豆包得意的拽了。
于是,淘淘也怒了,很愤怒!!
第四场:淘淘变本加厉
01 淘淘攻击1:豆包向“家长委员主席之子”好好借卷子,好好不给,豆包一个用劲,卷子破了个角,好好很生气,但随即去厕所了,豆包道了歉,也出去了。回来之后,看到好好哭着去告老师,说豆包把他的卷子撕了,豆包一看,他的书桌上放着一摊撕碎的卷子,和淘淘不怀好意的笑。豆包申辩不是自己,但是铁证如山,淘淘和好好都说是豆包,殷老师狠狠的批评了豆包,豆包恨死淘淘和好好了。
02 淘淘攻击2:豆包值日,当打扫完淘淘的位置,淘淘就撕纸往地上扔,然后带领其他孩子往地上扔,豆包不得不再次打扫,碍于上次的事情,豆包不再信任殷老师了,只是低头一遍遍的扫。。。
第五场:转机
01 群体愤怒:淘淘太淘了!殷老师、王老师,还有十来位家长联合把淘淘妈妈叫到了学校,要个说法。淘淘妈妈很伤心,眼泪再打转,婆婆轻拍了一下淘淘妈妈:不急,慢慢来,豆包妈是亲子咨询师,我把她电话给你……豆包和淘淘都在场。自那天,豆包很少提和淘淘打架的事了… …
02 剧情反转:妈妈,你给我买画本了吗?我不想再用淘淘的了~
03 插曲:两人又发生肢体冲突了,被婆婆看见了,婆婆说,以后再也不要跟淘淘玩了。妈妈也憋不住说了一句:豆包,你可以选择自己的朋友,如果不想交往,可以不理他。豆包平静的说,嗯嗯,我不理他了。后来几天,豆包果真没有理淘淘,也没有发生什么。
第六场:朋友
01 成为朋友:妈妈,我现在和淘淘是朋友了~不打了?——嗯嗯,不打了。
02 成为敌人:妈妈,淘淘今天把我的书包倒出来了,我也把他的倒了~
第七场:秘密
此事已谢幕?不知道。怎么彻底解决?暂时无解。能否成为朋友,大圆满结局?也许只能静观其变。
而知道的是,豆包在这个事情中,会收获,在经历中会体验烦躁,委屈,愤怒,当然也会有开心和成就。我相信,这些体验才是他人生中是宝贵的,也是父母的功课,陪伴孩子成长,“静待花开”、“陪着蜗牛去散步”,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理念。
豆妈的学习笔记
关注“认知”和“情绪”,而非“行为”和“事件”。
01:不支持“只关注事件和事件的结果”。只关注的后果可能会有:
I. 坏处:大家是否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太关注一件事情时,往往都会随着事件的发展,会不自觉的期盼我们想要的结果。那么势必会引发担忧、焦虑,尤其是出现偏向后,甚至会愤怒。所以,这第一大坏处就是——放大家长的焦虑,带出很多负面的情绪,让事情冲突激烈或升级。第二大坏处就是——干预过多,会剥夺孩子自己处理问题的权力。焦虑会引发干预行为,那么孩子会沦为家长处理事情的一颗棋子,而孩子的成长,必须是建立在他自己处理事情的基础上。
II.无效:退一步,就单单从处理这件事情来说,家长的干预实际上是无效的。举个例子让我们来换位思考下,你的领导把一项有难度的工作交给你处理,每完成一步,他要求你跟他汇报,然后他在告诉你下一步该如何做,实际上,在完成这项工作时会发生一些突发的事情,致使你无法完全达到他对这一步的要求结果,然而他不理会这些,只是觉得你好笨啊,怎么就无法领会他教你的妙招呢?然后给你指导第二步,你仍然无法完成,他耐不住了,直接替你做了。。。在这个过程中,你的感受究竟会怎样?感谢他,还是。。。?这个事件的结果又会如何。。。?好的领导都知道,其实要学会授权,只要给出方向,然后把控节奏就好了。但是,当我们被领导时,会骂这些人,而当我们面对孩子问题时,我们就会做成这样的领导,孩子会在心里骂我们么?骂是不敢的,那就继续压抑情绪吧。
02:情绪和认知,是关注的核心。
有一个观点,我们必须知道:我们的行为,是由情绪和想法决定的。也就是说,你有什么样的认知,就会做出什么样的行为;你有什么样的情绪,就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I. 自我体验与同理心。第四场01,豆包被冤枉,受委屈了。回家后,豆包像我说这事时,我心里很难受,讨厌死那个孩子了,也抱怨老师,尽量平稳的询问豆包他的想法和感受。豆包倒是平静的说:早上睡醒觉就好了。我对豆包敬佩起来,只是强化的说了一句:嗯,受委屈也是件正常的事。但10天后,豆包开始出现反常的举动,有家人在时,他捣蛋,大喊大叫,有时感觉他失去原有就不多的那点理性,起来完全不顾所有,一开始我没有反应过来,但有一件事让我领悟了。一次玩耍中,他的朋友未经允许,把他的玩具拆了,我推测他会找人理论去或者因为开心就不在意了,可那天他竟抱着我大哭了,断断续续5次,持续了近半个小时。瞬间,我明白了,这是一次委屈的大爆发,借由这件事情,发泄了包括淘淘和老师在内的很多委屈。情绪稳定状态下的孩子是开心的,友善的。而豆包的反常是一段时间压抑情绪后的发泄。在发泄中,我们应该这么看,孩子的情绪发泄出来,不管是对身体还是对心理都是好事,他体会到了委屈和忧伤的情绪,获得了妈妈的安慰,积攒了爱的力量,同时明白了有很多事情是忧伤的,不完全以开心为结束,如果他可以接纳委屈和悲伤,就会自然减少叛逆和对抗,知道很多事情是无奈的,就像《心脑特工队》里,忧忧和乐乐共同建立的城堡才是多彩和稳固的。接受到别人的安慰和爱的孩子,自然会拥有输出关心他人的能力,同理心由此生发。豆包经过那次大哭,而后的疯狂游戏后,周一早上背着书包平静的去上学了。
II.借助这个事情,可以给到孩子的几个重要认知。
? 受委屈,是正常的事。男孩子受委屈,会变成伟大的男子汉!
? 被欺负,是你必须要面对的事。主动去交朋友,朋友会给你温暖、关怀和帮助。
? 被欺负,可以寻求帮助,可以自我保护,而主动欺负别人的人是不受欢迎的,他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痛苦。
? 遇到开心和不开心的事,都回家来,给妈妈抱抱,妈妈一定在。
豆妈努力尝试会这么做
帮助和引导孩子,父母要做“中医”,而非“西医”。
第一步:倾听,帮助你获得孩子的信任。
第二步,陪伴,学习尊重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
第三步,拥抱,接纳孩子可以低沉,可以犯错,可以软弱。
第四步,帮助,适当的帮助,帮助孩子剥开迷雾,给他前进的方向。
遭遇问题时,恰是亲子信任关系建立的重要时刻。孩子的信任,是孩子给予父母爱的能力的最高品质的回应,也是家长教育孩子的唯一钥匙。试想,当一个你不信任的人告诉你做人的道理时,你是否可以听得进去?我们只有在接收到爱和安全时,才会敞开心扉,孩子更是如此。得到孩子的信任,才是最最关键的一步,而我们总是太急于给出意见。——孩子,你说的妈妈不一定都懂,但是只要你说,我一定认真的听。
陪伴是有力量的。当每个人都说,父母必须多“陪伴孩子”,我想,这个定义,不在于人在孩子身边,不在于骂过、念过、打过,而是,当孩子在经历他们人生的许多经历的时候,放下自己想要孩子做什么的主导性,默默地观察,尊重且陪着孩子去理解、去度过。家长应该慢慢地学会用不同的角度看事情,不是“我要你做什么?”而是真正地用心观察,真正的去体认——你,正在经历什么,经历什么样的情绪,经历什么样的感觉,经历什么样的人生。
很多次,当豆包受委屈时,或者不愿意去上学而磨磨蹭蹭时,拥抱是最好的表达方式,当然,这最好有个前提,你可以静下来,才可以把这种支持的力量传递给孩子。
适当的帮助,不干预孩子处理问题的过程方式,而是适时给出建议,或者帮助孩子自己找到方法,这个都可以多做尝试。但在育德方面,要清晰的给出要求,并有奖惩,“不能伤害别人,包括身体和尊严。”做错了,就要道歉;“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不能随地扔垃圾”,扔了就要捡起来;“不经允许不能拿别人的东西,这种行为叫偷窃”,有偷窃行为就要严惩,归还道歉,受到惩罚;“要学会分清自己的事情和别人的帮助,尽量不麻烦别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对别人的帮助要道谢”。这些都是品德问题,不能光说教,要身体力行,并且要有约束。
遇到了淘淘,确实带来了很多的麻烦,到现在时不时的,还是会听豆包说“王八蛋的淘淘”,他几天用口水抹我的头了,他把淘淘的新水杯藏起来以做惩罚,可是下午放学两个孩子还是会一起出来。淘淘也没再说,妈妈我不想上学了,上学好无聊啊,现在他会说,星期三好,就一节语文课,这个星期又过来了,好快啊。从孩子的反应中,可以看出来他在慢慢适应小学的生活,虽然还有很多无奈和不适应,但是他已经开始接受这种生活了,情绪状态也稳定了不少。
对于豆包和豆包妈来说,豆包要感受和应对,豆包妈要学习沉静和信任,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