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706-6000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1月微课堂回顾:与任性的孩子过招——自律宝典

1月微课堂回顾:与任性的孩子过招——自律宝典

来源:未知  浏览:   发布日期:2016-02-04

《与任性的孩子过招--自律宝典》语音点击播放,由于文件较大,如果不能立即播放请耐心等待一会!


            

 

 

观看视频:《软糖实验》延迟满足的视频

 

一.自律是什么我们都知道“自律”很重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自律。然而,爸爸妈妈们,您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自律”吗?

 

首先看看自律的定义:

 

就是指在没有人在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自觉地遵循规则,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为自我的生活实现更大的需求。

关键点:1.没有人监督2.自觉遵循规则3.实现更大的需求

视频中得到第二颗软糖的孩子是符合这三个关键点的。视频中孩子得到第二颗糖本身就是自律的过程。人的自律是如何做到的呢?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从心理学角度寻找答案了。

因为人的行为是受到思想支配的。有请心理学大咖---- 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有提到“本我,自我,超我”的理论。一个人生下来本身就固有的本能一个叫做“本我”。所谓的“本我”就是本来的我,“本我”是受欲望支配着,是受情绪支配的。当我们看到第一颗软糖的时候,我们就想吃掉它,当我们看到诱惑物的时候,我们就想去抓住它,当我们想需要一个东西时就想第一时间去拿到它,这个就是“本我”,每个人都有本我。所以人生下来是不会自律的,人生下来就是冲动的。

 

 可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仅是单独的个体,还有父母还有兄弟姐妹!兄妹之间的冲突就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上学后还会有其他的孩子,在社会上还有同事和其他人。同时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我们“未来的自己”,“未来的自己”是为了得到更大的成就和需求。马斯洛说人有五项需求。需求的实现是需要付出的,比方说付出时间,精力,今天的付出是为了未来的需求。

 

无论是为了与社会上其他的人在一起,还是为了“我们的未来”,都是有个“样子”,那个“样子”就是我们希望成为的那个样子,那个样子满足了我们更大的需求,那个样子就叫做“超我”。

 

弗洛伊德又明确指出,本我是本能,超我和自我是后天逐渐形成的。那在这个过程就是“自律能力”形成的过程。 首先就是有明确的规则(超我),同时我们又能管得住自己,又能有强大的“自我”,如果没有强大的自我来做裁判,那本我就会出来左右我们的行为,那我们行为一直都是情绪化的,一直是由着性子来的,而这都是我们不希望的。所以希望我们的孩子从小培养自律的行为,自律的行为建立在“超我的行为规范”和“强大的自我”基础上,从而最终达到自律能力,而非他律--- 父母管着。

 

在建立超我的过程中,是一个需要“他律”的过程,因为事情都是父母他人决定的!这种超我会让孩子很难受,他律会伤害孩子的自我形象,自己愿意做也就是自律才是最根本的。

 

当我们在世界上开着一个车,世界上只有一个人开车。就不会有红绿灯,双黄线和限速,因为只有一个人开车,非常的自由。可是在这条路上,有了另外一辆车后,还是像以前一样,那两辆车就会相撞,车毁人亡。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就需要在路中央画一条双黄线。当我们在我们的界限内,在我们那一侧行驶时,就知道是安全自由的了。

 

所以,真正的自律不是限制而是为了更大的自由。就像视频中孩子自律,情绪管理的过程中是为了得到第二颗软糖,而不是为了控制而控制,也许控制的过程是比较辛苦的,可是结果是令孩子兴奋的,如果一个不会给予孩子兴奋结果而要让他自律是不可能的。以上是自律的原理,就是“道”。

 

如果教育只知道“术”不知“道”,就会张冠李戴,学了许多方法,用不好。如果只知“道”不知“术”,那回去也不知如何做。接下来就是“术”。

 
 

 

什么是“规则”?

 

1.因为孩子在发展中,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规则问题,所以每个年龄段都有适合的规则,确定明确的界限和规则是父母无法回避的问题。孩子越小,越难明白长期对他们的好处是什么?但是规则的训练,是教育中重要一部分。

不同年龄段应该有什么样的规则。但是在生活中有三类家长:第一类是没有规则,只有孩子的需求。这样的孩子不知道什么规则,没有感受到规则,未来是不可能有自律。第二类是只有父母的规则,父母比较强势,没有孩子的需求,长大后孩子会是乖乖孩,长大以后也不会自律,因为他一直生活在他人管理的阴影之下,他长大后会非常听领导的话,可是没有主见,也不会自律。第三类让孩子感受到规则,在方方面面知道规则是什么,同时又有探索的权利,又有需求,尊重孩子的自我,形成良性的自我成长。 

2.必须提出明确的界限,规则,价值观。还在在3,4岁的时候就要有意识的告诉他,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爸爸妈妈爱孩子,但是爸爸妈妈也是有界限的。比如说,当孩子会说我和我的时,我的被子,我的床,我的玩具,这个时候就会形成妈妈的床,妈妈的包,妈妈的手机,这种对界限的认知,是自律的基础也是孩子尊重他人的基础。

a.再大一点就有明确的规则并且用正向的语言制定规则和家规,不要用家规“恐吓孩子”,恐吓孩子不会让孩子形成自律。

b.家规要面向所有家人。比如九点之后不能看电视,而不是九点之后孩子不能看电视,爸爸可以看电视等。

c.越明确越好。

 

 

d.温柔而坚定的语言是最有力量。温柔的语言能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坚定是让孩子知道规则是不可逾越,共同遵守的。这是所有家长都要秉承的原则。

说到做到

 

a.如果吃完晚饭,上床后会讲故事。可以因为拖拉,时间延后了,那上床讲故事的时间就没有了!这是行为后果。在孩子3-6岁的时候不要让孩子看录播或者下载的动画片,因为孩子认为只要闹一闹就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容易出现亲子冲突。

b.但是在教育中不可能永远不出现亲子冲突,如果一旦出现亲子冲突该怎么办呢?

处理情绪,冷静的处理好情绪,才能解决问题。

c.及时阻止孩子的行为,比如危险的行为,孩子学到了一些脏话,这个时候父母第一反应很重要,应该第一反应立即制止,这会让很多事情不会发生。

d.激励孩子积极行为,当孩子遵守规则时一定要及时鼓励和肯定。

 

 

1.父母的情绪能力

2.正确的方法

3.孩子心理特征:0-3岁主要体验规则,感受规则,父母的养育方式有规律。3-6岁孩子的父母要身体力行,陪伴,明确听得懂的规则,自然行为结果,从而形成自律。让孩子形成兴奋的感受的,就想第二颗软糖一样的感受。7-12岁第二颗软糖是价值观,自我成就感和需求,在尊重的基础上培养他遵守规则,自律是非常重要。没有价值观是培养不出孩子的自律的。

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自我修炼的过程。自我修炼好了,孩子的自律也强了!如何自我修炼?

最后总结:自律是为了孩子“自我的自由”和孩子“自我的成就感”。

如果自律是为了满足家长的成就感或者培养成乖乖孩,那就培养不出孩子的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