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02585861466

当前位置:主页 > 情商育儿百科 > 情商宝典:-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情商宝典:-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来源:未知  浏览:   发布日期:2022-04-22

内容提纲 


1. 什么是自信力,自信力对孩子的重要性
2. 自信力不足孩子的常见表现
3. 自信力培养的常见误区
4. 帮助孩子提高自信力的家庭实操方法

什么是自信力和自信心的来源

 
自信力(Self Confidency),是对自己充满信心,遇事不乱,处事不惊,有一种从容平静的心境。是个体对自身成功应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价。相信自己行,是一种信念,自信本身就是一种积极性。自信就是在自我评价上的积极态度,自信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与相信。自信无论在人际交往上、事业上还是在工作上都非常重要。自信是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把许多“我能行”的经历归结起来就是自信

自信是一个心理学名词。自信心是日常生活中常常谈起的一个概念,而在心理学中,与自信心最接近的是班杜拉(A.Bandura)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自我效能感 (self-efficacy)的概念。自信它常常驱使着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有自信的人往往给人一种阳光、开朗的感觉。

阿尔伯特·班杜拉(1925— )是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对心理学的最大贡献就是提出了自我效能感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与行为矫正技术。

班杜拉在 1977 年提出“自我效能”的概念,用以指个体对自己在特定的情境中是否有能力得到满意结果的预期。他认为个体对效能预期越高,就越倾向做出更大努力。班杜拉指出 了四点影响自我效能形成的因素,即:直接的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和情绪的唤起,这四方面的内容影响了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同时也对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唤起有很大的影响,自我效能感在教育心理学领域对教师心理的研究和学习动机的研究中颇受关注。

 自信心(自我效能感)来源:

1.行为成就:效能期望主要取决于过去发生了什么;以前的成功导致高的效能期望,而以前的失败导致低的效能期望。

2.替代经验:观察他人的成败,可以对自我效能感产生与自己的成败相似的影响,但作用小一些。

3.言语劝说:当你尊敬的人强烈认为你有能力成功的应付某一情境时,自我效能感可以提高。

4.情感唤起:高水平的唤起可导致人们经历焦虑与紧张,并降低自我效能感。

误区:

1.有自信就一定能成功:

成功是由各种各样的因素促成的,而很多人认为有了自信就一定能成功,而不去认真努力,最终当然一败涂地。所以自信是成功的必要因素而不是唯一因素,还有恒心、决心、正确的方向等因素,但成功没有最重要的因素。

2.越自信越好:

过度的自信叫自负,盲目的自信,不利于正确评估形势,导致失败的概率增大

>>0元免费体验孩子自信心培养课程<<

自信心的重要性

1.自信是健康的心理状态

自信心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目标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一种强大动力,也是人们完成活动的有力保证,它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是人保持对生活的热爱,积极向上心态,具备幸福感的基础。

2.自信是成功的保证

美国教育家戴尔.卡耐基在调查了很多名人的经历后指出:“一个人事业上成功的因素,其中学识和专业技术只占15%,而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占85%。”自信是成功的保证,是相信自己有力量克服困难,实现一定愿望的一种情感。

有自信心的人能够正确地实事求是地估价自己的知识、能力,能虚心接受他人的正确意见,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充满信心。

3.自信是承受挫折,克服困难的保证

自信心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它能鼓舞人们去克服困难,不断进步。高尔基指出:“只有满怀信心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把自己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理想。”战胜逆境最重要的是树立坚定的信心,自信心可以使人藐视困难,战胜邪恶,集中全部智慧和精力去迎接各种挑战。

4. 行动是自信的真正源泉

成功的关键在于行动,成功的人都是行动导向的人。一旦他们有了什么想法,就立即去实践,实践的结果有两种,一是可能成功,一是不成功。只要付出努力,就没有真正的失败,也是积累了经验和正能量积分。一个人的行为影响他的态度,因为积极的行动能带来及时的反馈和成就感,也能带来节节成功的喜悦。切实去完成自己的意愿,就能鼓舞自己进一步获得成功。 

自信很大程度是成功的副产品,有了某一个方面的成功,就会有自信做别的事情。成功人士之前也会经历无数次失败,这反而证明他们的确是靠无数次失败行动而获得的成功。


成人缺乏自信的表现

 

1. 过度在意别人的评价和态度

许多人都迫切需要得到别人的注意和认同。他们认识不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需要听到持续不断的肯定(如「你很好」等),才能确认自己是被接受和认同的。

2. 喜欢指责和抱怨

总是责怪别人或向别人抱怨,因为我们拒绝承认自己应为发生在自身的事情负责,推卸责任非常容易,总是说:「问题在于他」或「他必须改变」。习惯抱怨和卸责的人总感到自己不如别人,因此他们试图透过贬低别人来抬升自己。

3. 好胜,喜欢做口舌之争

拒绝接受负面评价和建议,总是认为自己是赢或总是对的,说明我们急于要向周围的人证明自己。出发点在于想要得到别人的接受和赞同。

4. 优柔寡断,做事拖拖拉拉

缺乏自信的人通常害怕作错决定。他们担心自己没有能力做那些自己「应该」或别人期望他做的事,于是干脆就什么都不做,或能拖就拖。他们不愿意作决定,因为他们认为自己不能作出「正确」的决定。

5. 放纵行为

「不喜欢自己的生活状态」的人因为无法忍受自己,常常试图透过替代性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求。由于他们觉得受到剥夺和伤害,便寻求精神和肉体上的「镇痛剂」麻痹伤痛。他们借用食物、药物、酒精和香烟麻醉自己,从而得到暂时的慰藉。

6. 缺少朋友

自卑的人通常都没有好朋友,因为他们都不喜欢自己,所以宁愿选择独处,不与人打交道;有时他们会表现出相反的行为,表现出挑衅、强势、喜欢批评和要求。这种个性对交朋友都没有好处。

7. 伪装

喜欢伪装的人同样觉得自己「不如」身边的人。为了对抗这种感觉,他总是炫耀自己或自吹自擂,或哗众取宠或强颜欢笑,或用物质来加深别人对自己的印象。他们不会让任何人发现他们的真实感受,以此掩饰自卑感。他们以为在伪装的保护下,别人看不到真实的自己。


儿童缺乏自信的表现

 
  • 非常渴望老师,家长和同伴的表扬,在意别人评价
  •  对家长,老师和同伴的批评和建议非常抗拒
  • 拒绝在同伴,长辈,公开场合参与表演活动
  •  对于新鲜的事物和活动采取回避态度
  • 会采用一些捣蛋,搞怪,搞笑的方式引起别人的注意
  •  与同伴的相处常常委屈自己,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捍卫自己的权利
  •  喜欢做口舌之争
  • .经常吹嘘和伪装自己
  •  做事拖拉,能拖就拖

儿童自信心培养的误区


出生后到五岁左右这段期间,是大脑快速发育的时期,心理学家称之为「印记阶段」(imprint period)。在这段期间,大脑接收到的印象会变成你的行为模式。
1. 家长没有真正发自内心的接纳孩子

2. 家长/老师较多的用批评,否定,贬低,指责,威胁的方式与孩子沟通

孩子做了不该做的事或做错事接受管教无可厚非,这些事情本身并不会使孩子变坏。但是孩子在被别人说成是「坏孩子」时,会跟着认同自己的所作所为确实是坏孩子的行径,家长经常没有意识到,这种贴负面标签的行为只是满足自己的兴趣发泄。但是孩子不能明白这点,会相信自己是个坏孩子,就会形成充满自卑或觉得自己毫无价值,这种感觉进入他的潜意识,最终会以羞愧、自责、懊悔和内疚等形式表现出来。

3. 家长有较多的控制性行为

家长为了方便孩子的管教,经常会用一些恐吓和威胁的方式来控制孩子,这样会让孩子形成被控制的行为模式,成年后也极其容易被“反社会人格”的控制者控制和利用,从而缺乏自我意识,忽视自我感受,丧失自我,沦为别人的木偶而自信全无。比如在家暴中委曲求全。

4. 家长以空洞,夸张的方式赞美孩子

很多家长受“赏识”教育的赏识二字影响,盲目,空洞的夸奖孩子,比如:你好漂亮,你好聪明,你好棒,以为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其实会适得其反,让孩子盲目自大,一旦进入社会面临竞争和对比,就是让孩子自我评价和现实评价形成巨大的反差而无法接受自己,自信心严重受挫。

5. 经常让孩子去从事远超出孩子发展水平的活动,或者实施“挫折”教育

有些家长生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出生开始就不断的让孩子抢跑,从事超出孩子年龄发展水平的活动。孩子无法驾驭这些超出年龄的活动,会不断的受挫,认为自己不行,自信心受挫。五岁的孩子写字的例子。

6.强迫孩子从事他恐惧的事情

有些孩子怕黑,家长关孩子小黑屋;有些孩子怕水,家长强推到水里;这样的行为看起来是在锻炼孩子的胆量,其实是让孩子心灵受到很大的伤害,从而对一些事物产生恐惧症,让孩子以为自己懦弱,而产生自我的负面评价,有损自信心。

7. 家长喜欢拿孩子和别人比,让孩子将自我评价模式家里在与其他人比上

这是很多家长容易犯的错误,忍不住去拿别的孩子来比较。这样的方式一方面会引起孩子极大的逆反心理或者自卑心理,最可怕的是让孩子形成和其他人比来作为自我评价的标准。这样的自我评价模式一旦形成,那么孩子就会过于在意别人的评价,在意和别人比较。一旦有人比自己优秀就难以接受,自信心受挫。

8. 家长自身缺乏自信


儿童自信心培养的家庭实操方法

 
  • 从婴儿出生以后,在安全感培养方面特别要特别重视,婴儿的需求要及时响应,要多拥抱婴儿,三岁以前尽量不要更换主抚养人,尽量不做大的环境迁移。不做特别损害孩子安全感的事情,例如说我不爱你,不要你了,关孩子小黑屋,门外,让孩子寄人篱下,寄宿等。
  • 对孩子的引导避免负面评价,贬低,贴负面标签,以正面的方式提出要求和具体建议。
    错误的做法:你写字太不认真了, 真是个不长脑子的孩子,笨死了。
    正确的做法:写字要注意字的大小一致,高低一致,距离均匀,观察每个   字的结构,尽量模仿。嗯,你今天的字有进步,看的出来你努力了。
  • 避免空洞,无力的赞美和夸奖,避免对孩子先天条件夸奖,多对孩子因为自己的努力取得的成绩和进步进行鼓励。
    错误的做法:你好漂亮啊,你好聪明啊,你真棒。
    正确做法:今天你帮妈妈洗菜,洗得真干净,妈妈真高兴。
  • 让孩子建立不与别人比,只与过去的自己比的评价模式,只要与昨天的自己比有进步就好。
    错误的做法:你不学习小明,人家能一个小时做完作业,你为啥两个小时,人家考99分,你 为啥只考80分。
    正确的做法:今天考了80分,比上次有些进步,我相信下次你能考85分以  上。这次考试出现了漏题的情况下次最后要记得检查一下。
  • 不过分在于输赢和结果,让孩子明白输赢不重要,快乐和参与最重要。
    错误的做法:家长过于在意孩子考试的分数, 在意跟孩子竞争比较的结果  ,经常用比比谁第 一这样的方式灌输输赢的结果。
    正确做法:让孩子知道游戏,比赛最重要的是参与了,得到了乐趣, 输赢  不重要,快乐最重要。
  • 父母一定要发自内心的接纳孩子(不等于接纳孩子的所有行为),只有父母接纳孩子,孩子才会发自内心的接纳自己。
  • 让孩子从事比自己能力略高一点,稍微努力一下即可驾驭的事情,让孩子不断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体验,成功体验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
    (自行车,跳绳)
  • 让孩子有一到两样可以展示的特长,有一样持之以恒参加的体育项目。
    体育运动助于帮助人分泌多巴胺的快乐激素,让人心情愉快,充满活力,旦养成了体育锻炼的习惯,终身受益。可以展示的特长,比 如男孩子打篮球,女孩子会唱歌,都是可以让自己展露才华的好机会。
  • 帮助孩子结交1、2个特别要好的朋友,尤其是进入新学校和新环境。
    尽量避免频繁更换抚养人,生活环境,慎重转校和插班。
  • 帮孩子形成“归零”意识。
    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有不少人在以前的环境中是佼佼者,到了新环境突 然发现很多人比自己强,非常失落无法接受,陷入抑郁。所以要从小给孩 子一个意识,每当到了新环境无论以前自己多 辉煌,一定要能够放下以前的优越感,把自己归零。只有这样才能够很好重新起跑。
  • 帮助孩子体验自然中的美,生活中的点滴幸福,让孩子具备感受幸福的能力,向孩子传递积极,阳光,向上的生活态度。
    大自然可以给人最好的滋养,要让孩子多跟自 然亲近,从自然获得能量,让孩子具备感受自然 ,感受美,感受幸福的能力。